台风的一词由来通常说法三种:
一是由广东话“大风"演变而来;
二是由闽南话“风台”演变而来;
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省期间根据希腊史诗《神权史》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命名。
由于我国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,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,所以称为台风。“台风”是音译词,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粤语发音toifong音译至英文,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的。
《科技术语研究》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《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》一文,文中论及“台风一词的历史沿革”。作者认为:在古代,人们把台风叫飓风,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“飚风”这一名称,作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,至1956年,飚风简化为台风。
typhoon 台风来自希腊语typhon,旋风,可能来自typhein,冒烟,词源同 typhus。后用于指热带风暴台风最早见于 16 世纪在南亚和东亚附近开拓殖民地的 葡萄牙人的描述,据说是来自阿拉伯语 tufan,怒吼的风,旋转的风暴,可能为拟声词,也有说法是该阿拉伯词原为借自希腊语typhon,旋风。但同时,词义和拼写又同时受到汉语台风 的影响。
较常见的说法有来自广东话大风 变音,或因从台湾海峡进入大陆,简称台风,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荷兰人占领台湾后,借用自 希腊语 typhon,旋风,最后普通话翻译为台风。
本文内容来源网上,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建议。使用者需自行判断风险,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。